广西社科成果奖(最近三次)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
作者:佚名
发布时间:2015年05月27日
点击数:次
|
序号
|
成果名称
|
成果完成人
|
获奖等级
|
成果类别
|
获奖时间
|
1
|
壮族巫信仰研究与右江壮族巫辞译注(上、下册)
|
黄桂秋等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著作类
|
2014
|
2
|
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
|
邓艳葵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著作类
|
2014
|
3
|
北朝诗歌研究
|
卢有泉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类
|
2014
|
4
|
笔记野史中的广西
|
杨东甫等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类
|
2014
|
5
|
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环境影响研究
|
丘兆逸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类
|
2014
|
6
|
写作思维与技巧论稿
|
覃可霖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类
|
2014
|
7
|
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政策创新研究
|
彭宁等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
|
研究报告
|
2014
|
8
|
真实:“花非花”——一个问题、两部小说、三点启发
|
李仰智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9
|
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——1930年代新诗的一种倾向
|
罗小凤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0
|
高效网络化学习:理念、路径与策略
|
郑小军等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1
|
文学视野下的性别理论及其言说主线
|
李仰智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2
|
诗言“感觉”——20世纪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
|
罗小凤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3
|
需求结构演进逻辑及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
|
纪明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4
|
壮族传统生态伦理价值探究
|
邓艳葵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5
|
基于需求分析的震后应急救援队伍分组模型
|
张雷等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6
|
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构建“5+2”珠江-西江流域经济协作区研究
|
黄少琴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7
|
盐铁论争与西汉文学“崇文过武”主题的形成——以《盐铁论》为考察中心
|
龙文玲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8
|
从“事神”到“敬德”:商周“气物”观的变迁
|
黄鸿春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19
|
广西仫佬族民族认同调查研究
|
杨素萍等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20
|
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——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
|
杨满福
|
第十三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类
|
2014
|
21
|
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理论、方法与实例研究
|
胡宝清等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
|
著作
|
2012
|
22
|
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
|
黄桂秋著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著作
|
2012
|
23
|
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
|
贺根民著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2
|
24
|
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效应——基于行为地理学视角
|
陆汝成著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2
|
25
|
区域高等教育的路径选择
|
彭宁等编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2
|
26
|
中国古代茶学全书
|
杨东甫等编著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2
|
27
|
等级 本分 补偿——中国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研究
|
黄义英著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2
|
28
|
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
|
黄艳芳等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研究报告
|
2012
|
29
|
死亡:历史的切片
|
李仰智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0
|
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空间整合分析
|
韦海鸣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1
|
被遮蔽的承传——“五四”时期新诗与传统的关系探察
|
罗小凤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2
|
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研究
|
严志强等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3
|
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
|
甘永萍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4
|
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惯性
|
李强等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5
|
需求变动与经济增长:理论解释及中国实证
|
纪明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6
|
论广西科学发展战略思维的嬗变
|
黄少琴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7
|
词史正变说检讨
|
张再林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2
|
38
|
南宁市“十二五”参与区域合作扩大开放的重点及策略
|
刘慕仁等撰写
|
第十二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研究报告
|
2012
|
39
|
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——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
|
李旭燕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0
|
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整合研究
|
韦海鸣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1
|
教育组织行为学
|
于瑮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2
|
当代新闻写作
|
蒙南生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3
|
唐宋诗文论薮
|
毛水清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4
|
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——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“新三手”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
|
于瑮主编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5
|
结构调整:职业教育攻坚之路—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
|
王屹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6
|
基于3S技术的区域喀斯特石漠化过程、机制及风险评估——以广西都安为例
|
胡宝清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47
|
汉武帝的诗歌观念与西汉诗歌的演进
|
龙文玲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48
|
论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性
|
贺祖斌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49
|
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
|
高慧君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50
|
协调价值取向 保障素质教育功能发挥
|
曾本友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51
|
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实证检验——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
|
蓝文永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52
|
论教育研究的必然走向——“建构–反映”
|
曾茂林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53
|
从街头官僚到街头领导:一个解释框架
|
尹文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54
|
化学教师如何开发精品课件——以全国特等奖课件为例
|
郑小军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55
|
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研究
|
刘慕仁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研究报告
|
2010
|
56
|
后现代欲望叙事——从拉康理论视角出发
|
刘玲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57
|
手机传播学
|
靖鸣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58
|
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
|
曾令辉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
|
著作
|
2010
|
59
|
等级、本分与补偿: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设计的结构和功能探析
|
黄义英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
|
2010
|
60
|
晚清广西城市居民消费探论
|
侯宣杰撰写
|
第十一次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
|
论文
|
2010
|